欧美综合欧美视频,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15,久久国产精品美女,亚洲91av视频

廈門人穿著打扮的演變史

點擊數:2786 更新時間:2016-06-03 13:48:05 來源: 廈門生活、逛路島_逛鷺島-返回
相傳,最早的廈門人是白頭發白眉毛,怕光...當然小編認為這只是個傳說。廈門是個移民城市,多為漳泉移民,而漳泉兩地大多祖籍中原,唐宋時期遷入閩南。所以,真正的廈門人就是漢人。
 
clip_image001.jpg
湯姆森歐巴于1870年拍攝的廈門人寫真,圖中三位帥哥裹著頭巾,穿著寬松的亞麻布大杉。尤其是左邊那位歐巴,長相英俊,穿著小腳褲搭帆布鞋,氣場十足。
 
clip_image002.jpg
來自不列顛的帥哥攝影師約翰遜·湯姆森和廈門的清兵合影,這對清兵一定是對好基友,這一幕定格在1870年。
 
clip_image003.jpg
抬轎子的A萌狼,鏡頭感非常好,想起幾年前的我們,看到鏡頭就挺胸立正,緊繃著臉,和一百四十幾年前的前輩比,真是無地自容。
 
clip_image004.jpg
你一定會問,那些歐巴為何都裹著頭巾?
 
clip_image005.jpg
1890年,抵江東橋最缸的A萌狼,當時的廈門人(甚至整個閩南地區)都習慣裹著頭巾,據說是受鄭成功的影響,不愿降清,不愿意留辮子,所以打擦邊球,裹上頭巾。
 
clip_image006.jpg
我們必須面對現實,百年前的廈門人穿著并不是很酷,和云南騰沖人撞衫了。
 
clip_image007.jpg
裹頭巾也是一種藝術,雖然都是漢人。
 
clip_image008.jpg
沒錯,這位正是住在寮仔后的阿文,黃金單身,在太古棧做搬運,每天中午都要趕回來自己下廚。
 
clip_image009.jpg
1896年,鼓浪嶼巖仔腳的原住民,這就是百年前的鼓浪嶼人。當然,在隨后的時間內,鼓浪嶼隨著公共租界的成立,民生有了很大改變。
 
clip_image010.jpg
當時,華人主要充當苦力,為洋人服務。圖為1907年法國領事和廈門人的留影,好強烈的對比,讓我想起了今天廈門的模特市場,國貨一天1500元,洋模一天3500元,憑什么?我們不自信嗎?
 
clip_image011.jpg
我們再來看百年前的廈門女人是怎樣的?LOOK,湯哥重口味,挑了個高額頭的大嬸,不忍直視啊!我們來說說衣服吧,記住了,當時廈門女人只有這兩款衣服。(湯哥指約翰遜·湯姆森)
 
clip_image012.jpg
值得一提的是,在清代,不是每個廈門人都喜歡裹著頭巾,尤其是愛潮流的年輕人。1906年,家住外清的少年家在白鹿洞寺下的風動石結拜兄弟之情形。
 
clip_image013.gif
1900年代,鼓浪嶼留著辮子的學生,廈門是現代教育的搖籃,緣于接觸西方文化早。
 
clip_image014.jpg
是否覺得在穿著上有很大進步了?沒錯,時間已經到了中華民國,開始提倡民主了,愛怎么打扮都隨你,政府不會干涉你。
 
clip_image015.jpg
1930年,在日光巖古避暑洞留影的廈門人,帥氣!民國受“西風東漸”的影響,服飾開始五花八門,而且總能看見有那么幾個人是戴帽子的。
 
clip_image016.jpg
這是一張非常經典的照片,據說這是林爾嘉的三位兒媳,在鼓浪嶼黃家渡碼頭的留影。最左邊這位穿著時髦的美女,給人第一眼就是海歸,代表著鼓浪嶼上的華僑文化,中間是一位洋人,代表鼓浪嶼上的西方文化,而右邊那位穿著相對傳統的則代表著鼓浪嶼上的閩南文化。沒錯啦,廈門就是一座文化融合的城市,這三種文化在廈門碰撞并融合著,一直延續至今。
 
clip_image017.jpg
近年來,又掀起了民國熱。尤其是對民國的文化,穿著非常熱衷。民國是一個大膽崇尚西方資本主義的時代,所以穿著十分時髦。上圖是1934年廈門美專學校藝術系學生,很潮吧!拍照的時候,鏡頭感也非常好!
 
clip_image018.jpg
1937年,在鷺江道中山路口,陳村牧先生從南洋歸來時之情形,在民國,只要你是個人物,你就一定活的很有風度,很有個性。
 
 
迎接陳村牧先生的集美學校學生,秒殺今天中國一切校服。
 
clip_image019.jpg
80年前的中山公園,是當時的華南第一園,雖然規模沒有比園博園大,但是不收費,是市民游園賞藝的好地方。
 
clip_image020.jpg
這不是上海灘的文強,而是廈門海后灘的阿強,他牽著兩個小孩從中山路走過的瞬間定格在了1930年。
 
clip_image021.jpg
1936年的某個星期一,幾位廈大學生翹課到中山公園琵琶洲游玩,穿著清一色的白襯衫,十分紳士。
 
clip_image022.jpg
廈大學生的留影,中間那位女神穿著旗袍,被一群騷年圍著。
 
 
廈門某公司職員的留影,對比看看,再回想下十五年前的我們穿的有多土?
 
clip_image023.jpg
1930年代廈大女學生的留影,同學們,不妨也來一組民國風的留影照吧!
 
clip_image024.jpg
 
不會傻傻出剪刀手的廈門大學女學生,表情自然,鏡頭感非常好,同學們,要好好和前輩們學習,攝于1934年。
 
clip_image025.jpg
1930年代的廈大學生打羽毛球時的留影照,很陽光。
 
clip_image026.jpg
南京有金陵十三釵,廈門有嘉禾八釵,這些風塵女子在日軍的鏡頭下如此的自在,一副商女不知亡國恨的姿態。照片攝于1938年廈門淪陷時,取景中山公園,應為日軍粉飾太平所拍攝。
 
 
猜猜這張的時間?許多人第一直覺是90年代,那就錯了。難道是民國?也錯了,答案是1958年日報記者李開聰于菽莊花園拍攝,戴著墨鏡,穿著花裙子,怎么也無法想象會是解放初期。
 
clip_image027.jpg
50年代,至60年代初期,廈門民眾的服飾、打扮基本還延續民國的款式和審美格調,這張60年的照片,女主人還燙著卷發。到60年代中期,就完全進入了紅色審美的時代。
 
clip_image028.jpg
這張是1957年在廈門港沙坡尾作業的解放軍海軍戰士,看起來不土吧!這是因為當時中蘇走的近,軍服全盤仿照蘇軍樣式,比起紅軍時期和姐夫戰爭時期的軍裝乃至面料,不知道要漂亮多少倍,這也算是追求審美的進步。
 
clip_image029.jpg
這張也是50年代李開聰拍攝的照片,第一列火車進入廈門島,火車上神采飛揚的女生,注意服裝,發型,這才是解放后的信號,在黨的號召下,淑女形象開始成為主導。
 
clip_image030.jpg
國慶十周年,也就是1959年的照片,感覺時代在退步啊,穿著跟民國比起來,土了好多,這只是剛剛開始,進入六十年代后,基本就只剩下一種款式了,那就是軍綠色和白色為主的衣服。
 
clip_image031.jpg
懷著激動的心情終于迎來了1965年,在文革前夕,徹底取消并改回人人皆是“一顆紅星+兩面紅旗”的紅軍裝束了,這種丑陋到不能再丑陋的軍裝,當然也分不清官階和上下級,沒大沒小,部分尊卑。讓我想起了兩千年前,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,他們的口號是“等貴賤、均貧富”,也是毛時代無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奮斗目標。
 
clip_image032.jpg
這種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思想,迅速滅絕了一切貌似資產階級的生活氣息。奶奶曾經告訴我,她節假日非常喜歡穿高跟鞋和旗袍,從1962年開始,就只能做壓箱底了。
clip_image033.jpg
這個時代,聽毛主席的話最關鍵。1961年,毛澤東就贊頌并提倡女孩子們要“不愛紅裝愛武裝”,偉大領袖的言外之意是:你穿紅戴綠干什么?你穿出女人味干什么?你整天嬌氣噠噠的干什么?你叫文質彬彬的“宋彬彬”干什么?要叫“宋耀武”嘛!
 
clip_image034.jpg
經歷了十年的文革動蕩,終于迎來了新時代。鄧小平的上臺,讓我們迎來了“的確涼”時代,滿城盡是白襯衫。
 
clip_image035.jpg
在上世紀80年代,穿的確涼是當時一大時尚,開始是女性穿,主要用來制作襯衣,以白色和藍色居多,后來各種花型不斷面市,給沉悶的生活色調帶來一絲光彩,使抽象而臃腫的婦女形象和文革間被丑化的形象逐步向“女人”本義回歸。
 
clip_image036.jpg
改革開放的到來,讓我們重新接觸到了西方資本主義,也重新定義我們對穿著的審美觀。紅軍裝幾乎在一夜之間消失在人們的視野,也許,是因為那份崇尚自由的心被壓迫的太久了。
 
clip_image037.jpg
1986年中山路上,服裝明顯的西式化,不再受專政性的政治左右了,讓人感覺到很舒服,整個時代的氣質一下子被提升了上來。
 
clip_image038.jpg
從此,衣服開始越穿越少,到今天,許多女生已經基本不需要褲子了。
 


【責任編輯:csw8923

大家推薦

留言評價

共有0條評論
重要提示:
你設置的聯系郵箱是*: (當有人給你留言回復之時,聯系郵箱可以及時通知你)
我們建議你填寫正確的郵箱地址,如果你之前填寫郵箱地址是錯誤的可以通過 【修改資料】 來重新設置
商業推廣版塊信息發布免費開放
加入圈子

【點擊這里 - 掃描二維碼加入主題圈子】

關閉
主站蜘蛛池模板: 彭州市| 竹山县| 襄樊市| 香港 | 沙坪坝区| 泸州市| 玛多县| 泽普县| 乌苏市| 南投市| 淮阳县| 巢湖市| 奉新县| 垣曲县| 宁乡县| 大埔县| 新干县| 嘉黎县| 炉霍县| 安徽省| 怀宁县| 年辖:市辖区| 扎兰屯市| 汝南县| 广德县| 盐山县| 乌恰县| 广水市| 米易县| 南岸区| 凤翔县| 普陀区| 商南县| 清丰县| 宝兴县| 柳林县| 石棉县| 泌阳县| 墨竹工卡县| 灯塔市| 永州市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