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 小嶝西北海邊,有穴曰“東街窿”,入口處有石中阻,循左右入,則深不可測。相傳明末居民避倭于此,有犬聞寇至狂吠,為寇所覺,乃舉煙熏穴,穴內人悉窒息而死,唯一老嫗以襟濕尿掩鼻得免,至今窿內尚存枯骸壘壘。(《金門縣志》)
l 明末倭寇猖獗入侵,沿海狼煙四起。是日夕陽西下,大股倭寇蜂擁上岸,村民千人藏身此洞。倭寇沿村洗劫,見村鎮空無人跡,正欲分兵搜索。忽聞遠處吠聲,遂循聲追尋至洞前。此時,洞內幼嬰驚啼不止。倭寇慘無人道,于洞口架木柴、堆野草,放火燃燒,霎時濃煙滾滾,洞內村民盡遭熏死。后人稱此為“千人洞”。(《廈門掌故》)
l 明嘉靖年間,初秋,某日傍晚,一行肩挑油桶商販來至同安巖后,求宿富戶李宅。李家待以酒食,李妻端菜送飯,見庭中一油桶擋道,移之沉重,以手輕扣桶沿,桶中忽有人聲問暗語。李妻大驚失色,奔告四鄰,方知倭寇化裝油販潛此作內應,頓時全村同仇敵愾,設計殺敵。入夜,大廳上觥籌交錯,鄉人把盞敬酒,海盜盡醉;廚房內旺火燒水,逐一燙死桶中倭寇。一行假油販,連捉帶殺無一生逃。夤夜,村民裝倭尸入袋,沉入村后大潭,此潭遂名“沉倭潭”,相沿至今。(《廈門掌故》)
你設置的聯系郵箱是*: (當有人給你留言回復之時,聯系郵箱可以及時通知你)
我們建議你填寫正確的郵箱地址,如果你之前填寫郵箱地址是錯誤的可以通過 【修改資料】 來重新設置